深圳国画大师袁机辞世
 
 
        

深圳特区报讯(记者 王俊)

        1月21日上午,隐居深圳20多年、潜心作画的一代国画大师袁机因病医治无效,在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去世,享年89岁。这位曾经大隐于市数十年的丹青圣手被誉为国画界的“野山参”。经媒体发掘后,他自成一派的画风和不求闻达、清雅脱俗的艺术品格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肯定。
  获知袁机去世的消息后,深圳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王京生对这位深圳国画大家的离世表示深切哀悼,并通过本报对其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。
  袁机祖籍深圳罗湖,1924年出生于香港,是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。袁机早年先后就读于香港万国艺术专科学院和上海美术学校,曾与同时期著名画家有艺术交往。早期作品《万众一心》上世纪四十年代即被东京博物院收藏。1946年,《中国美术年鉴》收录了袁机的作品。1980年,袁机《竹鸟图》在第五届全国美展荣获一等奖,并与李苦禅、关山月、唐云、陆俨少、周思聪、吴作人等名家的作品一起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
  上世纪八十年代,袁机从上海退休后回到故土深圳居住,长期隐居在罗湖旧村,不问世事,专心绘画,不断探索,令艺术与人生合二为一。直到2004年,深圳报业集团《晶报》通过系列报道重新发掘了这位国画大师的传奇人生,袁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市、区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对袁机的创作与生活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,令他的艺术人生焕发第二春。
  据悉,袁机追悼会初定于龙年元宵节后举行。
  人生传奇
  不求闻达 独醉丹青
  ■ 深圳特区报记者 袁粮钢 王俊
  国画大师袁机老人辞世的消息如晴天霹雳,令罗湖村的老老少少以及他身边的人痛心不已。这位老人一生追求艺术,淡泊名利,高风亮节,成就了令人景仰的隐逸人生。
  一生清贫,却从未卖过画
  袁机是地道的罗湖村人,曾就读于村里的缉敬小学。7岁那年,他失去了父母双亲,在伯父的抚育下长大成人。他自幼喜欢书画,从小就开始为村民写春联。18岁时,他到香港万国艺术专科学院学习美术,从此与画结下不解之缘。20岁时,他到了上海,先后在上海群众艺术馆和上海图书馆从事美术专业工作。
  袁机成名甚早。1946年出版的中国《美术年鉴》上,袁机与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的传略在同页刊印,他的作品《万众一心》也被收录在年鉴中。
  新中国成立后,袁机成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。1950年在沪成功举办个人作品义卖画展,300多幅作品全被定购一空。1980年,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中,他的国画《竹鸟图》为中国美术馆收藏。1987年,他的作品入选上海国际艺术美展,同时收入《中国书画集锦》。袁机的画作曾被多家美术馆收藏,但他却从未出售过一幅作品。
  由于常年深居简出,回到深圳近20年的时间里,袁机一直被外界遗忘。直到2004年,时任《晶报》总编辑的陈寅从上海作家赵鑫珊发表于1994年《文汇报》的文章《袁机现象》中发现线索,遂与记者一同寻访,相继推出《国画大师大隐于市》、《寻找袁机》、《被遗忘的艺术大师》等报道,才让这位隐逸奇人“浮出海面”。
  2008年,他的作品《竹鸟》在一次画展上获得大奖,一位新加坡商人当场愿出23万买下,但遭到了袁机的拒绝。他说:“我的画不是商品,所以不卖!”
  据罗湖村一位村民说,袁机画作唯一的一次义卖是为汶川地震灾区筹集善款,所得20万元全部捐给了灾区。而这些年来,他的生活来源只有退休金及罗湖汝南实业股份公司给他的生活金。
  追求完美,艺术即是人生
  袁机的一生,可以说是追求艺术完美的一生。无论是写书法还是作画,他都精益求精,追求完美无缺。如存在瑕疵,绝不出手。据他的学生张红戈介绍,“有一次,袁老师发现一张已完成的画作上有个针尖大小的墨点,于是他硬是用颜料将其修复得与纸的原色一模一样。”
  袁机最爱画的是竹子和荔枝,有时为了画好一颗荔枝,他甚至要花上一个小时。
  有一次,一位意大利的米兰人来到他家求教,他不仅现场演示,甚至还教他如何握笔、起笔和收笔,他所说的每句话都让翻译准确传达,令这位米兰人感动不已。
  袁机的住房里备有完整的厨具,但他却几乎不做饭。有一次,他女儿和女婿从香港来看望他,他才破天荒地做了一顿饭。他说:“这是我第一次在家做饭,也是我最后一次在家做饭。”孩子问他为什么,他说:“如果在家做饭,做饭的油烟就可能损坏了我的画。”因此,老人基本上做饭菜都是白灼。
  淡泊名利,永怀感恩之心
  袁机为人低调,对各种举办画展的邀请均婉言谢绝,更不会应邀出席任何社交活动。同时,他对帮助过他的人有求必应,尽力满足。也有不少商人慕名前来让他题字,但一旦发现对方是用于商业目的,他便一口回拒。
  这些年来,罗湖汝南实业股份公司为他报销所有开支,还每年邀请他外出旅游一次。这些帮助,袁机时刻记在心里。2009年,当汝南公司迁入新址时,袁机老人送来了他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完成的一幅画作《春晓》。据罗湖汝南实业股份公司副董事长袁恩文介绍,目前公司的每间办公室都有袁老的画。
  袁机说:“帮助过我的人不计其数,我只能用画来回报他们!”
  现在,袁机老人永远地走了。汝南公司董事长邓伟平告诉记者,为了纪念这位老人,公司拟将袁机的画室改建成“袁机纪念馆”,让更多的人欣赏其作品。
  亲历追记
  对袁机先生的最后一次采访
  ■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 冰
  当从电话中得知袁老仙逝的消息,我简直不敢相信。几天前还在欣赏他的画,现在怎么……
  10天前,受本报总编辑陈寅委托,前去看望家住深圳罗湖村的袁老。像往常一样,没有预约,径直前往。他像以前一样在家里等着,仿佛心灵有约。敲开门,他的笑容灿烂,“我觉得你可能要来,我昨天还在电视上看到你,很忙吧?”
  那天他刚从医院回家,脸上有些倦意。刚坐下来,就问“陈总好吧?他可能更忙了,到特区报工作事情一定更多。”
  我惊诧于他的感应。告诉他,我正是受陈寅总编辑之托,来看望并采访他,要在春节前做一个深度报道。
  袁老从沙发上站起,把一个镜框从画台拿到茶几上。那是2004年《晶报》首次报道大隐于市的国画大师袁机先生的报道版面,他很用心地收藏着。“陈总真是个好人,他理解我的艺术,他知道我的追求”。
  说到采访,他说过完年吧,现在病还没好,“病怏怏的,照片不会好看。我想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予大家。我有很多画,你以前没看到过的。这些年我一直在超越,尝试新的东西,创作的范围比以前大多了”。他握着我的手说:“请告诉陈总,年后做报道,我希望你们多拍几张我的画,让大家欣赏。一个艺术家,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。”
  他仿佛在回顾自己的艺术之路,包括“袁机出世”的每一个细节,都很清楚地记得。他指着报纸上的一张封面大照片说,“这张图片刊发后,好多不认识我的人知道了我,但真正懂得我心灵的人仍不多。艺术是孤独的旅程,是一个人的发现。”
  袁老拿出好几幅新作让我品鉴,兰、梅、竹、菊,花、鸟、草、虫,这些题材在他笔下栩栩如生,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感染力,给人以坚韧、乐观、不断进取的精神指引。“几年前,我以画荔枝、金竹及山水为主,现在范围更广了,我发现随着年龄的递增,艺术追求的情趣更宽了,而且每每有新颖的体悟,特别的感受。兰的纯净,梅的高贵,竹的独行,菊的清丽,觉得非要表现出来不可。”他说。
  但是,他坚持说这是非正式采访。本报的摄影记者赶到,他也坚决不让拍摄照片,说春节后再拍,“我一定要把美的东西展示给大家”。
  总编辑的采访安排和袁老一定要把美留给人间的执意,似乎有种冥冥之中的双向呼应,都在彼此接近,都期望达到完美,但谁能想到,这竟是绝唱……
  还好,同行的朋友,用Iphone悄悄摄下袁老和我的谈话情景。也许,这是国画艺术大师袁机留给世人最后的身影。
  最后的日子
  “我还有好多事没做完!”
  ■ 深圳特区报记者 袁粮钢
  2012年元旦过后,已近90高龄的袁机开始感到身体不适,呼吸不畅。然而,他却一直挺着,不肯去医院治疗。1月7日,由于胸闷难忍,最终被送进了罗湖区人民医院。经检查,发现其肺部严重感染。
  据照顾他的阿姨艾钦红说,“袁老住院后,心里想的全是画画的事,他说已经写了很多幅字,还没来得及裱,还有很多答应别人的画没完成。”
  本月10日,罗湖居委会主任袁莲英拿来印有袁机手书“福”字的贺卡让他过目,袁机看后非常满意,让再给他多拿60份。“这些年来,我一直想给每位村民送一幅字画。但这一心愿到现在都没实现。现在,这个‘福’卡,我签上名,盖上印,就可以给每位村民送‘福’了。”
  11日中午,袁机病情突然恶化,由普通病房转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,在转病房途中,当时已经神志不清的袁机仍喃喃地说:“我不能有事,我还有好多事没做完!”此后,他便陷入昏迷并再也没有醒来,这句话成为了他在世的最后一句话。
  深情的怀念
  深圳美术界人士:
  先生的离开是深圳
  美术界的一大损失
  深圳特区报讯(记者 梁婷)深圳美术界不少人从记者口中得知袁机去世的消息都十分震惊,纷纷对袁老辞世表示哀悼。
  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小明回忆,2004年,时任深圳美术馆馆长的她,受市委宣传部委托前去看望袁机。“当时看到他的画室还是很震撼的。一位八十岁的老人,生活非常简朴,但对艺术创作的要求却很高。当时我们一直希望给他办个画展,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。如今他离开我们了,这个遗憾,以后都无法弥补了。”
  “袁机的离开,是深圳美术界的一大损失。”深圳画院院长董小明表示“他曾跟我说过,在深圳的晚年生活很幸福,因为这座城市给了他非常宽裕的文化空间。而他也以自己的艺术回报他的故乡,让后人得以从他的艺术遗产中领受他的教益。”
  深圳市美协主席骆文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与袁机相识了。在回忆袁老时,骆文冠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多:“执着”与“毅力”:“他经常在晚上作画,经常画到凌晨三四点。而且他画画不图名,不图利,很多作品都给社区做美化。”除了画画有很高造诣外,袁机的篆刻艺术也是一流的:“盖印章时他总是盖得非常工整,盖完后一定用布把印泥擦干净,再将印章一个个装进他亲手缝制的布套中,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。”骆文冠说。
  罗湖区领导:
  先生的人品犹如
  他笔下的竹子
  深圳特区报讯(记者 袁粮钢)袁机辞世的消息传出后,罗湖区领导深感惋惜和遗憾。他们表示,袁机是一位罗湖本土画家,也是一位造诣非常高的艺术家,他的离去是罗湖的一大损失,也是美术界的一大损失。
  罗湖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,袁机是一位杰出的国画大师,这些年来他为罗湖以及深圳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,先生的人品犹如他笔下的竹子,高风亮节,淡泊名利。这位可敬的老罗湖人的优秀品质值得世人学习。

 
  • 用户名
  • 密  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
          村老围东七巷13号3楼
    电话:0755-28717656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84739600
    E-mail:art@szdafen.com
            yihai@szdafen.com